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ongshihuica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ongshihuica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ongshihuica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ongshihuica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促进疫后区域经济恢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3号)答复_虎牙直播斯诺克平台在线观看|官网下载
欢迎光临虎牙直播斯诺克平台在线观看,专业生产旋转接头,传感器,各种泵,阀,以及销售轧机配套的进口液压件 欢迎来电咨询!
虎牙直播斯诺克平台在线观看多年专注旋转接头研发制造,旋转接头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029-8115 4795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促进疫后区域经济恢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3号)答复

来源:虎牙直播斯诺克平台在线观看    发布时间:2024-06-27 05:31:21

  阜新,寓意“物阜民丰,焕然一新”,1940年置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接沈阳市,南邻锦州市,西连

  阜新,寓意“物阜民丰,焕然一新”,1940年置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接沈阳市,南邻锦州市,西连朝阳市,北靠内蒙古自治区。全市总面积10326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76.5平方千米。下辖2县5区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非流动人口17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9万人。阜新是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也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国篮球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第十二届阜新市业余篮球俱乐部联赛(FBA)2023-2024 赛季(社会组)开赛

  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分行关于公开征求《阜新市优化支付服务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阜新市司法局关于公开征求《阜新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公告

  阜新市司法局关于征求《阜新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草案)》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调整阜新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的通知》意见的公告

  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阜新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疫后区域经济恢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已收悉,我局对您的提案格外的重视,基于您对阜新疫后区域经济恢复发展提出的切实可行建议,我局作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根据我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结合相关市直单位的协办意见。现对您所提出的提案答复如下。

  2022年,全市共有规上工业公司244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89户,规上工业公司完成产值450亿元,同比增长5.7%。规上工业公司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五位,在沈阳、大连、抚顺、锦州之后,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工业税收实现16.8亿元,占全市税收的37.5%。工业用电量35.8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61.9亿度)的57.8%。

  从工业经济总量看,2018年规上工业完成产值281亿元,同比增长10.9%;2019年规上工业完成产值311.7亿元,同比增长7.6%;2020年规上工业完成产值344.7亿元,同比增长10.6%;2021年规上工业完成产值410.9亿元,同比增长18.1%;2022年规上完成产值445.2亿元,同比增长5.7%。特别是,近三年,也就是2020(345亿元)-2022这三年工业产值绝对量增加了105亿元,我市规上工业公司产值年均增幅达到13.7%,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从工业质量韧性看,2015年以前,阜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没进过前10名,2017年更是排名全省第14名。但自2018年以来,阜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定在全省中游以上。2018年增速11.5%,排第6名;2019年增速6.8%,排第8名;2020年增速4.7%,排第4名;2021年增速3%,排第8名;2022年增速-1.5%,全省第5名。

  从工业经济波动看,省内部分城市工业指标波动较大,比如,葫芦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019年排第3名、2020年排第14名、2021年排第1名,2022年排第6位;盘锦2019年排第2名、2020年排第1名、2021年排第13名,2022年排第14位;抚顺2019年排第6名、2020年排第13名、2021年排第12名,2022年排第2位。

  由此可见,阜新工业经济质量较好、韧性很强,总体呈现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阜新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将单一煤电产业体系,调整为多元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精细化工、新能源“四个优势”产业。2022年,“四个优势”产业完成产值366.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81.5%,比2021年提高1个百分点,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装备制造业是阜新市传统工业的重要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二五时期”的机械、冶金、电子等产业开始起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矿山机械、压铸机、电容器、晶体管等企业蒸蒸日上,阜新液压件厂、晶体管厂、压铸件厂、矿山机械厂在国内举足轻重,享誉盛名。2001年转型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和市场经济逐步活跃,涌现出众多民营中小企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阜新市工业经济支撑产业之一。

  装备制造现有规上企业56户,2022年,完成产值7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7.3%。随着产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铸造—液压零部件—成套系统—整机装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各环节汇集了德尔、徐工、万达铸业、力劲等国内有名的公司,其中:德尔股份是我市重点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其生产的汽车转向泵国内市场占有率33%,公司位列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第67位。德尔股份已布局全球10个国家,7家主要子公司,20座工厂,已成为克莱斯勒、奔驰、宝马、上汽、江铃、比亚迪等有名的公司的供应商。公司生产的FZB--30A1型号转向泵应用于国庆60周年红旗7600J阅兵车。德尔股份是我市汽车行业企业中唯一一个本土民营上市公司。万达铸业是世界上首家能够批量提供80万伏、100万伏高压输变电铸铝壳体的生产厂商,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5%以上,世界上的排名第一,是德国西门子、瑞士ABB、日本三菱超高压壳体唯一供货商。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本土成功上市的典型代表,2010年公司在中国A股市场公开上市,成为国内风电塔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更是阜新市第一家培育上市的本土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从事陆上和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有名的公司,在国内已有阜新、蓬莱、安盟、张家口四个生产基地,并在中国北京和德国汉堡设有销售办事处。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顶级规模,现有规上企业48户,2022年,完成产值134.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9.8%。依托我市丰富的农牧资源,已形成“化肥-饲料生产-种养殖-初加工-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集聚了正大集团、河南双汇、北京二商集团、山东鲁花、四川新希望六和、内蒙古伊利、广东越秀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绿色食品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快速显现。

  辽宁正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本土成长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典型代表。集团下设阜新小东北、正远食品、沃土生物和久安物流等四家子公司,产品涵盖速冻米面制品、速冻肉制品和农产品等六大系列200余品种,形成了以东北三省为中心的销售网络。阜新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是山东鲁花在我市投资成立的大型食用油加工公司,已形成了鲁花浓香花生油和高端食用油两个产品。2022年阜新两厂产值合计22.5亿元,同比增长26.3%。阜新伊利乳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伊利集团投资的乳制品企业,2010年落户阜新,引进国外先进的液态奶生产线及加工技术,拥有全自动高速液态奶生产线条,产品覆盖纯牛奶、优酸乳、安慕希常温酸奶等中高端产品,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精细化工产业现有规上企业45户,2022年,完成产值90.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0.2%。已引进并培育众辉生物、金凯生科、龙瑞药业、凯莱英、龙田等一批重点企业,产品广泛出口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等国家,主流产品逐步由含氟中间体向精细化工转型,氟化工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阜新氟化工园区作为产业重点园区,2022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7.2亿元,同比增长17.6%,产业驶入了快车道、进入了最佳成长期。同时,46户企业中,2/3的企业有1/3以上的产品出口。

  辽宁众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市201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一年时间即建成并投入生产(阜新速度),当年就完成了8个亿的产值。目前企业主流产品戊唑醇(wù zuò chún)已达到年产量8000吨的规模,成为全世界同类杀菌剂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5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0%以上。企业投资7亿元的二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0亿元。凯莱英与美国辉瑞、美国默沙东等全球制药巨头形成了紧密合作;众辉已发展成为拜耳、科迪华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金凯已发展成为拜耳、诺华等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瑞丰氟化学,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0余项,实现人造血液中间体、人工眼泪中间体、MRI造影剂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出口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康森化工与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展高效储能材料四氟化碳合成中试;晟氟利公司生产的聚四氟乙烯纤维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

  2022年,新能源产业现有规上企业27户,完成产值63.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4.2%。2003年,阜新市第一座风力发电厂——彰武金山风力发电厂建成投产,标志着阜新市拉开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序幕,随后金风、协和等一批风电企业先后入驻阜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并逐步形成一定规模。2010年,我市提出建设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标,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特别是近三年,我市争取到的新能源指标逐年增加,其中2019年争取50万千瓦光伏指标,2020年争取80万千瓦风电、50万千瓦光伏指标,2021年争取240万千瓦风电指标,实现井喷式增长。去年又争取了50万千瓦光伏治沙指标。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83万千瓦。2022年,全市发电量为112.3亿度,其中,新能源发电量为72.3亿度,占全市发电量的64.4%;全市外送电量达40亿度。通过新能源产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也引来一批新能源装备产业落户阜新,风机、塔筒、轮毂、叶片、光伏组件等产业项目纷纷入驻。辽宁(阜新)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嘉寓“光热+”项目、嘉寓2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远景能源智能风机基地等一批新能源装备项目,新能源产业逐步由“单一发电”向“发电+装备制造”的链式发展跨越。

  建议一:建立区域产业链链长制,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区域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方面,按照省对“三篇大文章”及产业链相关工作部署,根据《辽宁省深入推动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我市制定了《阜新市推进“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阜新市深入推动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加强完善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工作机制方案》等文件,形成五级领导抓“三篇大文章”专班框架(市委书记、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长兼任专班班长,所有副市长担任副班长兼任产业链链长,部门抓好指导和服务,县区抓好具体落实),实现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出征,形成了组织有力、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工作体系。同时,创新性地将“三篇大文章”与优势产业及产业链融合,大多数表现在以做强四个优势产业为主,加快培育有发展基础、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的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全覆盖。全市共梳理出16条主产业链,30条子产业链。并且已完成22条重点产业链图谱的绘制工作。

  2.重点产业链建设方面。一是精细化工产业链。我市氟化工产业主要聚集阜蒙县氟产业开发区,园区作为省内唯一专业氟化工园区,引进培育龙瑞药业、众辉生物、金凯生科等一批重点企业,2022年园区内28户规上化工企业完成产值76.1亿元,同比增长19.6%。我市氟化工产业终端产品还以中间体为主,众辉、乾屹、龙瑞等7户企业具备原药生产资质。二是装备制造产业链。我市装备制造产业一部分集聚在高新区、彰武园区,另有一部分单一分布在各县区。目前,56户规上装备制造企业分别由22户铸造企业、12户液压零部件企业、5户新能源装备企业、3户成套装备及14户各类设备制造企业组成。其中高新区主要集聚有宏顺机械、德尔股份等铸造和液压零部件企业,同时依靠彰武硅砂产业和徐工机械等成套装备企业,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形成较窄的产业链条。三是绿色食品产业链。依托我市丰富的农牧资源,已形成化肥、饲料生产—种养殖—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产业链体系,集聚了泰国正大集团、河南双汇、山东鲁花、四川新希望六和、内蒙古伊利、广东越秀等行业优质品牌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已约占全市规上工业公司的30%以上。四是新能源产业链。依托我市风光优势,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在全省占20%以上,新能源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目前我市已引育大金重工、远景能源、嘉寓光能、海鸿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建设辽宁(阜新)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能源产业逐步由“单一发电”向“发电+装备制造”的链式发展。

  一是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升本地配套。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头部企业配套产品需求清单和配套企业产品供给清单,鼓励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紧盯本地产品配套需求和产品供应能力,针对离散型、流程型制造业特点,重点引进一批总成集成、零部件项目落地。组织并且开展头部企业本地配套活动,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链,搭建配套合作服务平台,推动本市企业间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本地配套率。

  二是吃透国家、省关于助企纾困、稳定经济一揽子等政策精神,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做好政策的宣贯工作,服务家企业把握政策机遇期,积极争取“数字辽宁·智造强省”、“阜新市支持中小企业高水平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探索逐步扩大“免审即享”惠企政策范围,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增强企业扩大投资、加大研发投入、智能化改造的信心,慢慢地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有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1.快递企业大面积停工,快递行业受到冲击。2022年5月6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2022年一季度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称,3月以来,邮政行业受疫情冲击、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影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行业主要指标增速有所放缓,我市邮政快递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一是自2022年3月11日市内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受疫情、道路交通和快件中转场管控等因素影响,全市22家邮政快递企业只有4家企业能正常运转,其余18家企业全部处于停工状态,直至4月20日,市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14天之后,各快递企业才陆续复工复产,对全市邮政快递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导致3月、4月邮政业务总量大幅下降。二是2022年8月份,浙江义乌等地爆发疫情,快递临时停发,导致我市快递业务投递量大幅下降。三是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持续开展主城区高质量区域核酸检测的通告》要求,2022年11月28日至30日,全市邮政快递业均暂停快递配送,邮政、顺丰、京东、德邦等邮政快递企业自12月1日起恢复正常运营,其余18家快递企业自12月6日起才陆续恢复运营。从现有数据分析,本轮疫情对全市邮政快递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同时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铁路运输相对稳定。对铁路运输而言,货运受疫情打击相对较小。虽然宏观经济冲击、物流渠道受阻在一定程度上给货运需求带来负面影响,但主要运输货种大宗货物节前冬储及淡季行情、“公转铁”等货物运输结构优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本次疫情对铁路货运的负面影响。从近三年巴新铁路货运总量看,我市铁路货运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

  3.公路运输量下降,运输成本增加。近年来受疫情及各地疫情管控政策影响,公路运输量下降,部分货物运输需跨省市运输,大大的增加运输成本。而阜新市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还没有建成,村客、货运经营者收益降低,已严重影响经营者的积极性。

  4.物流企业生存压力增大。民营性质的中小微企业是阜新市物流业发展的主力军,而在疫情下,物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经营收支压力明显增大。企业反映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增加的占30%,而反映成本增加的占70%,收入增长不足、成本压力加大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小微物流企业亏损面过半,生存压力大增。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企业出现亏损,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利润基本持平,仅有20%的企业实现盈利。

  1.市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高效统筹做好物流行业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协调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局、商务局为物流企业保通保畅争取政策支持,确保物流网络畅通。认真组织落实重点物资通行证制度,对物流运输车辆所需通行证实行动态管理、应发尽发,发放车辆通行证。组织快速打通运输干线,机要通信,疫情期间保障了政令畅通。

  2.妥善处置多次全网涉阜染疫邮件(快件),风险人员核酸检测和隔离观察等紧急情况,及时向疫情防控指挥部做情况汇报,同时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强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从严从紧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认真执行行业疫情防控基本制度,做好重要场所、关键环节、重点人群防控,未发生一起因快件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的事件。

  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对物流业总体发展情况保持高度关注,继续加强对物流保通保畅有关工作的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将疫情对物流运行和物流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建议三:着力保障生产物资供应,加强与区域金融机构沟通衔接,重点解决区域内生产性企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帮助企业招工,缓解由于生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生产平稳运行。

  一是推动信贷投放。实现首季“开门红”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双千双百”目标,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市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向好。截至3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03.47亿元,比年初增加82.18亿元,同比增长9.8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074.86亿元,比年初增加29.93亿元,同比增长3.17%,高于去年同期2.63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二是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促进政银企信息互通。按照市领导批示精神,组织开展一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编制并下发《2023年政银企对接融资需求手册》和《2023年阜新市银行机构融资产品汇编》。先后组织召开国有大型银行、阜新市与省农发行政银对接会、阜新银行专场政银企对接会及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专题对接会等五场大型政银企对接活动,推动资金供需双方深入了解、直接交流和广泛合作,现场达成授信意向51亿元。

  三是严格落实惠企政策,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会同人民银行阜新中支、阜新银保监分局等部门,共同支持和引导银行机构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一季度,全市银行机构通过减免抵押登记费、评估费、优惠利率方式,共向1327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让利968.02万元,涉及贷款金额89.72亿元;为222户企业、32户个体工商户施行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涉及金额14.44亿元。此外,组织相关银行机构投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2554笔,金额4.25亿元,为各类就业创业主体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

  一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专场招聘活动。依托辽宁省人力资源招聘平台,灵活开展特色服务与专门服务、日常服务与“精专小”公共服务、场内服务与场外服务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根据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企业用工需求,分门别类开展专题招聘活动;并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心系辽宁 情注家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及阜新市“春暖阜新·援企护航”系列招聘活动。

  二是持续开展“互联网+”招聘服务。广泛收集企业招聘信息,利用“阜新就业”官方公众号发布企业招聘信息专栏、直通车,建立求职者微信群,定时更新招聘岗位;利用抖音平台开展直播送岗活动,邀请企业人资入驻直播间与求职者线上沟通,开通后台抖音私信回复,一对一回复职位需求。

  三是精准对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情况,细化用工需求专业类别,积极对接市内学校,促进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精准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一是继续会同人民银行阜新中支、阜新银保监分局等部门,密切关注银行信贷投放工作进度,通过完善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首贷中心”、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全力推动各银行机构扩大信贷供给总量,努力保持信贷投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全市公司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支撑和保障。

  二是加强产业发展,提升就业岗位规模。聚焦全市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建设重点、大型、先进项目,拓宽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丰厚度,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机遇,促进全市就业岗位集聚提升。

  建议四:在财力允许的情况发放消费券,可按照1:4或2:3的比例发放消费券,促进区域内消费增长。

  一是在发放消费券方面。按照市政府关于促进消费、发放消费券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扩大消费,加快经济恢复,释放消费潜力,组织发放了1000万元消费券,其中包括通用消费券560万元、家电家居数码消费券120万元、加油消费券60万元、汽车补贴260万元。通用消费券设置消费满80元减20元、满200元减50元、满400元减100元3个类别;家电家居数码类消费券设置消费满1500元减150元、满3000元减300元2个类别;加油消费券券设置满200元减30元、满300元减50元2个类别。

  二是汽车消费补贴方面,在2月25日至3月31日期间,个人购车者(户籍不限)在阜新市参加活动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5万元(含)以上小型非营运新车,并且在阜新市缴纳相关税费,可申领阜新市汽车消费补贴。购车金额5万元(含)至15万元的,每辆补贴2000元,购车金额15万元(含)以上的,每辆补贴3000元,购置新能源汽车追加补贴1000元。

  消费券正在发放中,预计拉动消费2亿元,下一步工作中将持续做好消费券发放和补贴兑付工作,有力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扩大消费,推动消费市场提振升温,加快阜新市经济恢复。

  目前我市已培育出7个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和两个省级重点培育的县域电商直播基地,本年度重点工作中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培育10个示范引领作用强的电商直播示范基地。依托阜蒙县和彰武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推进电商进农村,全面促进我市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制定《数字阜新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重点建设智慧高效的数字政府,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等,会同相关部门协调推进阜新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阜新正大百万头生猪数字化屠宰建设项目、氟产业开发区“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项目、阜新小粒花生数字化育种及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等50余个数字化的经济项目加快建设,推动数字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二是大力推动5G基站建设,深化5G网络部署,全年新建5G基站1500个,全市5G基站保有量突破4000个。

  三是围绕数字辽宁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包装高质量数字项目20个,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在智慧矿山、智慧景区、数字校园、数字医疗、数字金融等领域同步谋划一批优质数字场景,并申请纳入省数字化的经济场景库。不断加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争取新的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四是加快构建创新平台,积极争取数字领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和省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等。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 3646 152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029-8115 4795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