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深入发展,数字化技术不断革新,以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空间虚拟系统为支撑的智能化生产体系加速建立,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序幕。在智能化时代,数字转型日渐加速,数字技术已进入居民生活各方面,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讯等技术为特征的数字化的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日渐扩大,并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创建数字中国、提升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必然的战略规划,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则是落实这些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2021年8月11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为切实做好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2022年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全方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通知,阐明了建设实景三维中国的详细的细节内容,为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划定了步骤。
本期小讲堂《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将围绕自然资源部印发的技术大纲和通知展开,向读者介绍实景三维中国的技术、建设内容、建设步骤、发展机遇。
实景三维是对一定空间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的数字虚拟空间。实景三维通过在三维地理场景上承载结构化、语义化、支持人机兼容理解和物联实时感知的地理实体进行构建。按照表达内容通常分为地形级、城市级和部件级。其中,地形级实景三维是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承载的基础,城市级实景三维是对地形级实景三维的细化表达,部件级实景三维是对城市级实景三维的分解和细化表达,重点满足专业化、个性化应用需求。
实景三维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实景三维中国也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是数字政府、数字化的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
DEM(数字高程模型) DSM(数字表面模型) DOM(数字正射影像) TDOM(真正射影像)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 激光点云
支撑环境包括数据获取处理、建库管理和应用服务系统,和支撑上述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等。
可基于国家、省、市、县相互连通的实景三维数据,构建高水平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为摸清家底、认知规律和科学管控,提供基础支撑。
基于实景三维集成融合土地利用、环境质量等专题数据,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与人居环境质量关联性、城市通风廊道与建筑格局关联性等提供知识服务。
基于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可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高效直观的数字空间基座,在城市更新、社区治理、环境整改治理、城市仿真等城市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基于实景三维,可实现立体化时空分析决策和实时物联感知,为灾害预警及重大灾难事故的快速应急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实景三维中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未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模式,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对行业高水平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壮大产业动能的重要渠道。
基于实景三维对现实世界的高精度、强现实性刻划,可实现人文及自然景观在线浏览,足不出户环游世界,把地球搬回家。
基于实景三维可将通风系统、机电设施、暖通设备等进行可视化管理、对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气压超出阈值范围的设备及时报警和定位,并经过控制物联设备做远程操控辅助作业,减少特殊试验带来的爆炸伤人等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考察信息化建设,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国务院颁布《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提出快速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
当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在报告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以更好服务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全国国土测绘工作会议宣布大力推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构建实景三维中国。
新时期测绘工作的“两服务”、“两支撑”,即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各行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分布存储、逻辑集中、时序更新、共享应用”的实景三维中国,形成建设数字中国的统一空间基底。
构建地形地理场景、基础地理实体,获取其他实体、物联网感知数据,组装生成地形级实景三维产品,用于三维可视化与空间量算,服务宏观规划。
构建城市级地理场景、基础地理实体,获取其他实体的物联感知数据,组装生成城市级实景三维产品,用于精细化表达与空间统计分析。
构建部件三维模型,获取其他实体、物联感和数据,组装生成部件级实景三维产品,用于精准表达和按需定制,服务个性化应用。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实景三维纳入规划,设立专项工程或列入年度计划,重点做好高分辨率航空影像获取、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制作、物联感知数据接入以及在线系统及支撑环境建设等方面经费保障。
构建全链条的彼岸准体系,组织并且开展协同实施,避免重复建设。需要对有关技术指标及内容做扩充和细化的,应与上位标准衔接。
要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积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数据,在物联感知数据与实体数据精准融合、海量实景三维数据轻量化处理等方面进一步实现突破,实现融合创新、智能升级、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参与科技创新。
要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开发适用的数据版本和服务模式;在软硬件配备中,坚持自主可控原则。秉持“需求牵引、边建边用”理念,在加快建设同时开展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建立典型应用示范,引导和带动三维时空信息产品应用,形成社会化服务新格局,推动实景三维中国持续发挥非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