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京隆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科技的名义,向登上年度科技领域最高领奖台的296个科技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致敬。
其中广西科技大学作为第四完成单位研发的“耐酸碱、高速、分瓣式磁性液体旋转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从1990年起至今,曾四度捧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在研发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参与的科研项目“混凝土结构非接触式检验测试评估与高效加固修复关键技术”,再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表彰,也成为目前为止我市获得国家科技奖表彰次数最多的单位,科技成果的首创性显著提升。
广西科技大学获奖者杨小龙(右一)和第二获奖人张志力教授(左一)、获奖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李德才教授(中)在人民大会堂外合影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技奖5大奖项,包含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从本次评选结果看,共评出国家最高科技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10名外籍专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广西也有7项科技成果入选,显示出柳州乃至广西全方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助推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的创新成效。
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授奖流程,在实践中不断革新完善,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从提名(提名单位或有资格的专家)→形式审查受理(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初评(通用项目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国家科技奖励相关奖项的评奖授奖均遵循上述流程。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还需报请国家主席签署。
2018年以前,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12月26日科学技术部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其中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
2019年1月4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奖奖金标准的通知》(国科发奖〔2019〕7号),规定自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由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全部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标准均上调50%,特等奖奖金由100万元/项调整为150万元/项,一等奖奖金标准由20万元/项调整为30万元/项,二等奖奖金标准由10万元/项调整为15万元/项。调整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自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起实施。
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奖金,免纳个人所得税。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表彰大会,既集中展示全国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也成为检阅柳州科技发展成效的最佳机会。获奖数量不多,但含金量极高,也让科技柳州为西南工业地区的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借鉴样本。
欧维姆参与的“混凝土结构非接触式检验测试评估与高效加固修复关键技术”科研项目,是该企业与东南大学等单位“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科研成果。历经10余年研发,在结构检验测试评估、可控高效加固和复杂条件加固三大方面实现新突破,研发出混凝土结构主动高效加固技术及产品和适应极端条件下高效加固修复技术及产品装备,确保遇到混凝土结构病害时,工作人员可精准筛查与诊断,对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常见病”也能快速诊治,对于复杂的“疑难病症”,也能精准治疗。目前项目成果应用于全国90%以上的地区,并在广州丫髻沙大桥、涪陵长江大桥、四川泸州泰安长江大桥等涵盖桥梁和公路、铁路领域的500余项重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交通工程学院杨小龙副教授是“耐酸碱、高速、分瓣式磁性液体旋转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他介绍,密封技术决定了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现在各国都在探索先进的密封技术。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还将密封在内的基础零部件列为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应用该技术,成功解决了复杂工况下关键设备的泄漏难题。
市科技局负责的人介绍,区域发展,关键靠科学技术创新,为切实提升柳州科学技术创新水平,产出更多的高质量科技成果,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做法,2019年我市出台柳州市科学技术创新1+N政策体系和小微双创1+N政策体系,全市应用技术探讨研究与开发经费预算提升到2亿元,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居全区各地市之首。在全区率先推出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2019年研发后补助经费达7276万元,极大调动了全市创新主体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据统计,2019年全市申报研发经费后补助的单位近500家,带动研发投入40亿元。首创科学技术创新券,支持中小微科技公司开展研发活动,目前发放科学技术创新券超过600万元。2019年获自治区科技厅重大专项支持资金2.36亿元,企业获得的支持资金居全区首位,有效助力我市关键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激励科研人员研发高质量成果、转化高效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