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冬来,转眼就已经到了2017年。为了理清工控行业的脉络,OFweek工控网从不同角度整理了2016年工控领域的“十大系列”文章,与读者一同分享。
在这过去的一年里,工控行业的大佬们大展宏图,在为自己公司做出许多决策的同时,也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很多智慧的观点。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行业领军人物的先进事迹,小编用尽心思挑选了2016年度工控行业十大人物(排名不分先后),敬请读者参详!
个人简介:1974年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获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1976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4年被任命为罗克韦尔自动化的首席执行官,2005年被任命为董事长。
精彩语录: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是实现从生产车间到整个企业层面的信息互联。我们提倡的互联企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愿景,其核心恰是信息技术(IT)与运营技术(OT)的融合,这与中国的发展目标完全契合。
事迹:自Keith Nosbusch执掌罗克韦尔自动化以来,罗克韦尔自动化在中国市场就始终致力于帮助华南地区的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增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至今,罗克韦尔自动化已与该地区基础设施、石油和天然气、电力、食品和饮料、生命科学和等行业领域内的多家知名本土企业组织了合作,帮他们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提高竞争力。
2016年,罗克韦尔自动化携手其10家Encompass合作伙伴共同举办的2016年新一轮“罗克韦尔自动化全球路演”和“罗克韦尔自动化大学”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逾千名客户和行业专家齐聚于此,一同探讨怎么样打造“互联企业”以此来实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此外,罗克韦尔自动化还致力于通过“大学合作项目”来培养新一代工程师,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罗克韦尔自动化“大学合作项目”发起于1998年,目前已与国内70所重点大学开展了积极的合作。
Keith Nosbusch执掌下的罗克韦尔自动化,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覆盖80多个国家/地区的全球网络,罗克韦尔自动化一直以来还在积极帮助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和OEM厂商开拓海外业务。
人物简介:关锡友1988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94年10月,关锡友被派往日本OKUMA公司接受国家重点技术引进项目大型龙门五面加工中心的制造技术培养和训练,回国后,主持完成了该产品的试制工作,填补了国内空白。1996年,关锡友主持了企业与德国合作开发的新产品FX110的试制工作,并成功地解决了主轴运转的噪声及温升等技术难题,使该产品实现了高转速、高精度、低噪声要求,被评为省级科学技术探讨研究成果,并荣获1997年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事迹回顾:当关锡友接手沈阳机床时,这个中国机床老大当年的排名仅为世界的36位,核心技术更是完全依赖国外。2003年,关锡友着手在德国成立研发中心,却突遭德国政府叫停。2006年,他大胆起用一批年轻人,每年投入1亿元打造自己的开发团队。关锡友说:“我终于能在这个行业内挺起我们的脊梁。”
通过对运动控制技术、智能化技术、网络技术融合的技术突破,沈阳机床终于推出了i5智能数控系统。在被称为“经济塌陷”的东北,沈阳机床作为一只老牌国企却“异军突起”,成为与其他传统制造业格格不入的“逆势”力量。
沈阳机床全球首发耗资11亿元、研发逾5年的核心竞争力产品i5系列智能机床基于,而后i5智能机床的“i平台、云制造”智能系统又正式对外发布。就像iPhone,i5机床是手机本身,而i5平台就类似是的Appstore,当慢慢的变多的i5机床加入到平台时,这个生态也就自动成为了“云”,它可以集成数据,共享信息……
2016年1月,沈阳机床接到了来自深圳两家企业的“大单”--他们共签订了10000台i5智能机床,而两家企业主要加工国内某知名手机品牌的手机壳及外观件。与此同时,2016年一季度,i5出货量达到3000台,并手握之前结转的3000台,也就是说,沈阳机床今年手握15000台订单量。当全国上下为“去产能”而努力奋斗时,沈阳机床却要“苦于”提升产能……这让所有沈机人都为之一振。
人物简介:顾建党是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中欧国际EMBA。毕业后就职于电力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1993年12月,跟随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创始人、公司总裁李慕松教授加入菲尼克斯电气,成为公司六人创业团队之一,从销售和市场人员做起,艰辛创业。2001年,担任市场营销总监,使公司业务从以南京总部为主发展到全国范围,业绩蒸蒸日上。2003年,任司副总经理,并任德国PHOENIXCONTACT集团国际合作委员会(ICC)副主席。
精彩语录:今天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去思考六个字,过剩,倒逼,颠覆。必须要凤凰涅盘,在倒逼机制下实现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引领的新的超越。
人物事迹:2005年,顾建党接任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经理,成长为公司人。顾建党采用创新管理模式,再创佳绩,使公司各项业务保持健康快速地增长,提供1000多个稳定的就业机会。在一个外资企业中实现了100%本土团队和100%本土管理,每年人均上交税收10万元,得到业内人士和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全方位、多角度地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援建希望小学,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奖教金,资助建设实验室等,与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行业教育、大学教育等各个层面不一样的层次的学校展开合作。
在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时,及时预警到业务发展模式的瓶颈并做调整,不仅保证了业务的正常运营,而且在金融危机冲击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困难情况下,坚定地与国家、民族、伙伴、员工站在一起,化解危机、共渡难关。之后,顾建党推出“严冬战略”,代表公司明确宣布了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的“四不”承诺和三项决定。
2016年世界智造大会,顾建党说道:“中国制造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有两个基本的战略基石,第一个就是对品质的追求,中国制造一定要解决以品质为基石的中国制造,这也是推动中国的制造的核心基础;第二是创新引领,包括打造企业的创新体制,社会对企业和知识产权的支撑体制。”
人物简介:1978年毕业于Dartmouth大学,并获得应用数学学士学位。1982年获得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2年加入GE公司后,先后在GE塑料、家电和医疗等业务部门担任多个领导职务,1989年被提升为GE公司副总裁并于1997年进入GE金融董事会。
事迹:伊梅尔特自掌舵通用电气以来,就有报道称伊梅尔特已和董事会举行多次会谈,考虑将CEO的任期缩短至10到15年之间。与前任韦尔奇一样,伊梅尔特在45岁时晋升为CEO,他已花费整整13年打造“伊梅尔特王朝”。绿色创想、健康创想、反向创新、工业互联网......
对于当下工业公司与互联网公司,伊梅尔特认为:工业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划分已经是过去时了。未来,每一家工业公司也需要是一家软件分析企业,每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也必须是一家软件网络型公司。以飞机发动机为例,未来,每台发动机会有60个传感器装在上面,不断收集数据,就像一台飞行的计算机。
GE进一步的推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向全球领先的工业网络公司转型,已有124岁的GE,伊梅尔特表示,“变革、多元、简化、数字化”,四个关键词推动GE转型,其数字化推动GE成为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他声称每一个工业公司都一定要进行变革,成为数字化的企业。西门子与通用电气王者之争,早已展开。
人物简介:物理学博士毕业。邓纳尔于1986年加入博世集团,2003年至2006年期间担任汽车电子业务总裁,并于2006年起担任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至今。作为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他曾负责汽车电子、汽车多媒体、起动机和发电机以及电子驱动多项业务。自2010年7月1日至今,除了汽车电子和汽车多媒体业务之外,他还主管企业前沿科技的研发、产品规划以及集团三大业务领域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
精彩语录:互联化对推动德国制造业发展逐渐重要。要想普及物联网和工业4.0解决方案,我们应该建立标准和参考架构。
事迹:邓纳尔对中国的市场向来是很关注的,自2012年7月博世就在苏州工厂开展了第一个中国的工业4.0试点项目。此后,博世在中国的工业4.0试点项目逐渐拓展到上海、无锡、长沙、南京、北京、常州和西安等地的工厂。
“在中国制造2025倡议的大背景下,我们大家都希望智能与互联的解决方案在制造业领域的运用能够更有力地推动中国发展。”邓纳尔说道。
最近几年,博世在中国的销售额几乎增长了两倍,该销售额占其全球销售额的比重也从10%左右上升到了16%左右。
日前,博世集团日前与SAP(思爱普)公司在物联网和工业4.0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家公司欲扩大在云技术和软件解决方案方面的合作。在合作会议上,邓纳尔说道:“博世集团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在移动、制造、消费品和互联领域丰富的传感器系统经验。通过将这些技术和经验结合在一起,希望可以帮助客户提高销售额。”
人物简介:工学博士,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九三学社北京房山区工委副主任。1998年8月参加工作,曾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作过两年,后为日本开发10年计算机软件。2009年8月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历任信息部副主任、主任、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
精彩语录:传统中国制造业的模式是资源驱动,是靠人力、物力、土地、原材料、水、电等能源。那未来我们改变这一驱动方式,变成什么呢?变成信息和数据驱动。
事迹:王喜文自任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以来,一直就很关注中国的“工业4.0”。他深知:德国“工业4.0”国家战略为我国《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国产业界、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故而,王喜文博士也跻身其中,并将自己的成果以专著形式加以展现。
其中,《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一书于2015年1月1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本“工业4.0”方面的专著;《工业4.0(图解版):通向未来工业的德国制造2025》一书于2015年7月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而2015年8月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则是受到了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的作序大力推荐。因此,可以说,王喜文博士在科普工业4.0、科普工业互联网、科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宣传中国制造2025,传播国家工业形象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在谈到未来“中国制造2025”在创新点的趋势时,王喜文认为有三个趋势,分别是“工业软件会充斥整个制造业”、“基于大数据的制造”和“基于协联网的网络制造”。作为一位“工业4.0”的专业研究者,王喜文对中国制造的未来相当有见解。
人物简介: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信工程学系。在创立研华科技前,曾做过研发工程师,并曾于任职于美商惠普科技台湾分公司仪器事业部担任业务工程师。在此期间,刘克振透过个人学习与实务经验的累积,奠定了创立研华科技的基础,同时也遇见两位共同创立研华科技的事业伙伴。人物事迹刘克振在1983年创立研华科技,多年来一直担任董事长暨执行长。
精彩语录:物联网的云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这是目前物联网还未爆发的一个原因。
事迹:不仅要为企业定调,同时也是热情与专注的源头。早在研华成立之初,刘克振就曾经立下宏愿:“我无法像运动员一样在奥运会上为中国人摘下金牌,但希望可以在工业计算机领域为中国人拿下第一块金牌!”。
刘克振也十分重视企业公民的角色扮演,于1997年成立了研华文教基金会,深信“企业社会责任”是未来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刘克振认为企业犹如一棵大树,社会则是肥沃土壤,当企业藉由本业赚钱时,也要利用自身的特长去带动社会,同时让员工均能充分参与,如此即形成一个价值链。其中“人才”与“创新”都是因缘,多结好的因缘,企业就能永续经营!
2016年,Embedded IoT伙伴高峰会议,有超过300位来自21个国家的研华伙伴、客户共同与会。研华近几年来皆以驱动智慧城市创新共建物联产业典范作为物联网成长的愿景;此次与Intel、Microsoft、ARM、IBM等伙伴合作,即是协同合作的最佳展现。研华相信,与伙伴合作的力量,能大幅协助顾客,将最新物联网解决方案全面导入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将智能化概念完整运用至每个产业中。
个人简介:1995年,张训海先生敏锐地预见到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前途,率领5人团队在国内以变频器产品起步,发展到如今5000多人的机电事业群,2015年,张训海荣获“2014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
精彩语录:未来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朝着“模块化”方向发展。所谓智能型生产线,不光是全程自动化,而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进行相应的模块化组装。
事迹:目前,台达工业自动化最重要市场是中国大陆,占到台达工业自动化部门收入的50%以上。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大陆智能化工厂会慢慢的多;此外,老工厂效率低,尤其是能源效率低,这些都是其工业自动化业务的潜在客户。张训海表示,用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工厂能源节省能达到20%到30%。
而2016年的经济走势,被经济学界描述为“L”型拐点,而台达工业自动化的营运绩效却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国内的业绩完成度高于预期,各项产品皆表现得不错,其中运动控制相关的产品与系统方案成长幅度最大。”谈及今年事业群的成绩,张训海首先归功于行业的成长。在2016年,精密电子业和节能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台达在注塑机、消费类电子、智能终端和高速包装产业挖掘到更多机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张训海先生认为台达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竞争的厂家更多,竞争也更激烈;二是客户对行业定制型、应用定制型产品的市场需求发展迅速,使得有关产品研发难度更高;三是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现在研发周期已经缩减到1-2年,生产周期5年。
个人简介:凯飒毕业于雷根斯堡专业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0年加入西门子股份公司零配件集团;1987年成为西门子半导体公司(马来西亚、马六甲)商务项目负责人;2004年10月,进入公司最高管理层,任职西门子股份公司首席战略官;2006年5月,成为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首席财务官;2013年8月,接任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精彩语录:任何国家的经济基础首先都是能源,如果说没有能源就是一片黑暗,所以能源是所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命线。
事迹:西门子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之外全球首家数字化企业---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SEWC)。这个被欧盟评为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让中国企业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工业4.0”。西门子将当今世界最先进科技、设计工艺、新材料软件收入囊中,这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和改变。西门子不仅实现用户现在需求,还为其未来扩充提供解决方案进行储备。
凯飒表示:“西门子也在尝试与地方政府建立工业4.0的数据中心、实验室,帮助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地方高校提供整套的科技,助力企业升级转型,这个就是西门子今天做的工业4.0。”
2016年,西门子与Mentor Graphics(Mentor)公司(NASDAQ:MENT)宣布,双方已签署并购协议,西门子将以每股37.2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Mentor,总收购价值折合45亿美元。通过此次并购,西门子将凭借Mentor完善的电子集成电路和系统模块设计、仿真及制造解决方案极大拓展其行业领先的数字化企业软件组合。凯飒指出:“收购Mentor将有利于我们继续打造‘新工业时代的标杆’,这正是西门子‘2020公司愿景’的组成部分。这次并购将打造一个完美的产品组合,让我们逐步扩大在数字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并引领行业发展。”
人物简介:朱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的EMBA学位。朱海自1996年加入施耐德电气,出任施耐德自动化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随后他先后担任施耐德电气自动化销售总监、施耐德上海配电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耐德电气低压商品市场总监。
精彩语录:现在很多人一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以为就是买很多自动化设备,就是产线上引入。机器人不等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可能会把好企业给拖垮了。
事迹:自2009年9月起朱海便担任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也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首位本土籍总裁。
之前,施耐德电气与燃气商新奥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新智能源系统控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拓展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市场。在渡过了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低迷之后,朱海认为在未来几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市场将主要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力。另外两个重点领域分别是推动跨界合作和协同创新。
朱海在“2016(第十四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无论外资企业还是内资外企现在都应该“要有成熟经济体的思维去面对中国市场,(这一个市场)不可能总是有10%以上的增长率。”朱海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施耐德电气的核心战略之一。在施耐德整个管理系统里边从环境,从企业的效率以及从人员三个纬度把我们的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都进行了进一步的量化。
2016年12月,“2016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于沪上揭晓。施耐德电气荣获“2016第一财经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杰出企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