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踩着时代的鼓点拔节生长。钢铁新材产业、工程机械制造、全科医生全覆盖、互联网+监督、屋场会……5年筑梦,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华丽蝶变。从一座资源型城市变身新兴工业城市;从一颗湘中明珠变成全国文明城市。
5年来,“智造娄底”提振硬实力,“幸福娄底”优化软环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人均GDP迈上4万元台阶,钢铁新材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0.3%。总实力跨越式提升,产业体系历史性巨变,发展动能战略性转换,乡村面貌突破式蜕变,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
敢闯敢试,乘风破浪。娄底市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省委战略部署,全力建设新兴工业城市。
从建市起,娄底就手握“全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王牌”,千万吨钢铁、千万吨煤炭、千万吨水泥的综合产能,奠定了“湖南鲁尔区”的特殊地位。
随着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资源逐步枯竭,娄底把打造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制造“双引擎”作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主攻方向,努力建设以“双引擎”为代表的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重振钢铁雄风。
9月30日,娄底市第六次党代会闭幕第二天,浙湘新材高牌号硅钢一期、三一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一期,两个“双引擎”项目同时投产。一个将打造国内一流硅钢生产基地,结束湖南没有高端无取向硅钢成品的历史;一个将为娄底贡献一个百亿级产业,助力娄底打造“中国液压件之都”。
娄底以华菱涟钢、华菱安赛乐米塔尔(VAMA)等为“链长”,重点发展高强钢、汽车板等钢铁新材,推进钢铁产业向“高精尖”转型;以中兴液压、三一路机等为龙头,重点发展液压油缸、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制造业。
以园区建设为阵地,娄底引导各大园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组建“双引擎”集团军。如今,娄底经开区薄板深加工产业园打造千亿级高端钢铁产业“航母”,娄星产业开发区崛起百亿级钢铁新材产业,娄底高新区构建路面机整机输出产业基地。
钢材从华菱涟钢“出发”,经湖南利钢制作成不一样的规格镀锌带钢、镀锌方管、高速护栏管等产品,在VAMA被升级为高强度超薄汽车板,输入一线汽车制造商;经中厚机械等企业深加工,前往中兴液压等企业,“改头换面”成为工程机械的“筋骨肌肉”。
娄底,钢铁正从普钢向特种钢、高强钢等高端产品发展,机械制造从零部件生产转向整机输出,生产方式从传统工艺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至8月底,“双引擎”产业链规模企业达171家,1至8月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8.2%,对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96.9%。
“双引擎”成为驱动娄底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超级马力”。
5年来,娄底每年将7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将优质公共服务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金字招牌,民生幸福的“底色”越绘越绚烂。
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娄底坚持“群众盼什么,我们干什么”原则,制定A、B、C三类“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事清单,重点解决老旧小区改造、“无籍房”、就学难等问题,把群众“急难愁盼”变成了“幸福清单”。
11月11日,娄底原棉纺厂家属区,居民漫步休闲广场,或闲坐廊亭聊天,十分惬意。“过去,小区部分墙体开裂、电线老化,乱搭乱建严重。”居民邓海林说,通过提质改造,小区生活从“困扰”变为“享受”。
2018年,娄底启动老旧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至去年,共改造老旧小区23113户、棚户区4257户,受益群众约8万人。
大班额、超大班额,曾是困扰娄底教育的问题。通过新建学校、扩容老校、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娄底加速消除大班额。5年来,共实施学校新改扩建项目401个,完成7所芙蓉学校建设,新增学位13.9万个,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
医疗设施滞后、医疗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村医卫事业发展的瓶颈。娄底突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501个,注册全科医生1980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5名,居全省市州第一,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首诊在基层”。
“无籍房”难是群众之所痛。娄底推出房企“全生命周期管控”等政策,通过采取容缺机制、领导包案等措施,集中解决“无籍房”难。截至10月,全市共办理“无籍房”不动产登记74382户,房地产信访矛盾化解率列全省第一。
“依托黄精产业,我们脱了贫,而且实现持续增收。”11月12日,在新化县槎溪镇油坪溪村,村民老李从林间挖出一串串黄精。黄精是该县重要的扶贫产业,种植培养面积5万余亩,培育产业主体388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
这是娄底牢牢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
5年来,娄底向深度贫困发起强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去年,全市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22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产业不兴,农村不富。娄底围绕发展“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调优做强高端优质稻、黑猪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茶叶、蔬菜、柑橘、肉牛等5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黄精、特色水果、辣椒、油菜等8大特色产业,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依托特色产业,采取入股分红、订单销售、产销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条;派遣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员4378人,指导贫困村、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高农村“造血”功能;开展实用技术和能力提升培训,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手和土专家。2015年至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655元提高到14143元,年均增长10.3%。
同时,娄底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后续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开展定期排查、动态监测、及时帮扶,稳固脱贫攻坚根基。目前,全市轮换驻村工作队734支,派出驻村干部1787人。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猝不及防,也成为检验当地基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
娄底群众不会忘记,关键时期,由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组建的“先锋队”,深入一线阻击疫情,构筑起坚固的“生命防线年来,娄底持续探索基层治理网格化建设,把党组织建到网格上。全市共建立14820个网格,选派6880名网格联络员,采用大网套小网方式,逐级管理、逐层负责,实现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矛盾化解、政策宣传全覆盖,构建起直达每户群众的管理体系。
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娄底持续推动改革创新,通过村民议事会、屋场会、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5年来,全市民事案件诉讼数比上个5年减少32.5%。
会场就在农家屋场、晒场,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聊的是村事农事、解的是陈年心结,这就是风靡娄底乡村的“屋场会”。“屋场会”依托群众自治,干群同心巧解矛盾纠纷,推进基层治理。目前,全市2056个村(社区)共召开“屋场会”2.1万余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万余起,帮群众处理问题1.5万余个。
娄底创新“村(居)民议事会”制度,把党员、乡贤、能人、村民小组长选入村民议事会,综合采取基层调解、干部联村、结对帮扶、党员示范等方式,发挥群众在矛盾处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群众的事群众管,干部的事群众也能管。娄底推行“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通过建立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机制、阳光运行机制和追责问责机制,防范村级小微权力滥用风险,实现“科学用权、规范用权、阳光晒权、严格控权”。